不是机器人女友是人工智能:AI将是互联网下一引爆点
发布时间:2016-08-26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秩名
人工智能远比想象中到来得更早。
“我认为BAT未来会成为非常无聊的公司,现在年轻人找工作应该找未来的机会,而不是过去的机会。”8月25日,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6年夏季高峰会上,地平线机器人技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余凯直言。
互联网的普及花费了3~5年的时间,云计算、大数据从行业名词普及至大众用时2到3年,而“阿尔法狗”(AlphaGo)战胜李世石,则让人工智能概念一夜间为社会所追捧。谷歌总裁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甚至预判,计算机将不再是物理设备,而是智能助手,“世界将从移动优先(mobile first)变为人工智能优先(AI first)”。
百度也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的增长机会已经不多了”,在当天的论坛上,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互联网的下一步是人工智能。”
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引爆点
判断的依据在于,互联网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商业化,一直到四五年前,是一个基于PC的网络体系。近四五年,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靠无线互联网再诞生新的商业模式和再去催生创新型互联网公司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百度创立之初,中国的网民还不足千万,但是现在已经有7亿之多,7亿多网民已经是50%以上的渗透率。若想借助网民的增长来推动移动互联网的下一步发展,机会已经不多了。”李彦宏表示。
“二战以后,整个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既是整个计算机科学发展的起点,也是计算机科学的终点。”余凯深信,“人工智能是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引爆点。”
2015年,时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长、深度学习实验室(IDL)主任的余凯选择离开百度独自创业,开发物联网和机器人时代的“大脑”芯片。在余凯看来,离开BAT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很多有价值的数据BAT并没有碰触到,而这正是人工智能时代机会之所在。
和余凯一样,选择离开百度的还有第四范式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戴文渊,2005年他加入百度,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百度高级科学家,也曾获得“百度最高奖”。在戴文渊看来,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时代,抢占流量的长尾尤为关键,在人工智能时代,捕捉数据的长尾更为重要。
在近期《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评论榜全球35名35岁以下创新者榜单中,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前主任研发构架师、前首席设计师顾嘉唯成为6位上榜中国人之一。这位“百度少帅”在今年8月离开百度,新的身份则是物灵科技联合创始人,负责人工智能相关业务。
机会不只在巨头
他们的离开也彰显出人工智能领域所孕育的巨大机会,AI初创公司也迎来投资热潮。根据风投数据公司CB Insights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2016年第一季度报告,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获得投资143笔,交易额达6.02亿美元,投资交易量创下季度历史新高。截至2016年6月15日,已有超过200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总共获得了近15亿美元的融资。
人工智能领域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突破BAT围墙的独角兽公司诞生地?机会并不只属于巨头。“BAT今天所拥有的数据的确很大,但是想要垄断不大可能。”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有一种说法,过去两年所产生的数据是人类此前所产生数据的总和;未来两年医疗数据会在现有基础上再增长99%,政府和教育会增长96%,加之现在一个设备上拥有1.4个传感器,到2017年传感器数量会达到平均4.1个,大量数据使得垄断局面不太可能出现。”
而另一个判断依据则是当前政府之间的信息很多处于孤岛状态,还没有实现交流并被挖掘利用,“垄断可能性比较小”。
行业应用是关键
李彦宏表示最近一些专家给中央领导写信,称“人工智能被吹得太过了,其实人工智能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而另一方面,人类又在担忧人工智能将来会控制人类。
“弥合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误读是科学家该做的事情,尽管人工智能有着无穷的潜力,但我认为现在人工智能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目前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够精准地解决一个个封闭且具体的内容。”戴文渊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人工智能的崛起,行业应用将成为关键的一步。在李彦宏看来,受人工智能冲击最大的将是制造业。例如亚马逊推出的echo音箱虽然属于制造业的产物,但搭载了语音识别等技术,带来了新的体验。“未来,很多硬件都会应用传感等物联网芯片和人工智能技术,制造业将会被大大改变。”
这样的冲击已经在制造业激起涟漪。“以前更加强调自动化,自动化设备取代更多的是人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现在自动化必须加上智能化。”TCL集团董事长兼CEO李东生感受到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智能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但生产的智能化才刚刚开始。”
除此之外,自动驾驶、医疗、娱乐领域的智能化空间也非常巨大。在戴文渊看来,当下人工智能在工业应用领域,主要解决效率和成本问题,从效率而言,“工业化大生产时代企业规模化地生产同类产品,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并可通过海量数据挖掘用户真实需求、预测隐性需,提供个性化的商品服务,降低资源错赔率,产生新的赢利点,同时企业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得以优化。”
人工智能商业模式
早期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后的五年一直都在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直至雅虎推出广告。作为互联网的下一步,人工智能商业模式又是怎样的呢?在行业看来,一种观念认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技术,未来的商业模式有可能是软件、硬件、服务一体化,而另一种观念则认为人工智能仍然以算法为中心。
“一开始平台性的应用恐怕会从芯片开始。”余凯表示,在他看来任何一个产业都要经历几个阶段,即一开始应用程序崛起,垂直应用越挖越深。
例如移动时代,2000年高通横空出世,随后很多应用在其平台诞生。“类比当年在旧金山淘金乐的时候,最早一锄头下去淘到金的很少,都是卖水的挣钱,某个时间一锤子下去淘到金了,猛挖就出来了。”
“任何一个算法发展到稳定的时候,一个比较好的方式——芯片是最高效的。”戴文渊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但是不得不说“今天人工智能算法仍有不成熟的地方,如果要做硬件的话,通常比较现实的方式是FPGA方式(一种可编程的硬件),未来芯片是趋势。”(转载自:和讯科技)
“我认为BAT未来会成为非常无聊的公司,现在年轻人找工作应该找未来的机会,而不是过去的机会。”8月25日,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6年夏季高峰会上,地平线机器人技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余凯直言。
互联网的普及花费了3~5年的时间,云计算、大数据从行业名词普及至大众用时2到3年,而“阿尔法狗”(AlphaGo)战胜李世石,则让人工智能概念一夜间为社会所追捧。谷歌总裁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甚至预判,计算机将不再是物理设备,而是智能助手,“世界将从移动优先(mobile first)变为人工智能优先(AI first)”。
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引爆点
判断的依据在于,互联网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商业化,一直到四五年前,是一个基于PC的网络体系。近四五年,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靠无线互联网再诞生新的商业模式和再去催生创新型互联网公司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百度创立之初,中国的网民还不足千万,但是现在已经有7亿之多,7亿多网民已经是50%以上的渗透率。若想借助网民的增长来推动移动互联网的下一步发展,机会已经不多了。”李彦宏表示。
“二战以后,整个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既是整个计算机科学发展的起点,也是计算机科学的终点。”余凯深信,“人工智能是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引爆点。”
2015年,时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长、深度学习实验室(IDL)主任的余凯选择离开百度独自创业,开发物联网和机器人时代的“大脑”芯片。在余凯看来,离开BAT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很多有价值的数据BAT并没有碰触到,而这正是人工智能时代机会之所在。
和余凯一样,选择离开百度的还有第四范式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戴文渊,2005年他加入百度,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百度高级科学家,也曾获得“百度最高奖”。在戴文渊看来,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时代,抢占流量的长尾尤为关键,在人工智能时代,捕捉数据的长尾更为重要。
在近期《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评论榜全球35名35岁以下创新者榜单中,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前主任研发构架师、前首席设计师顾嘉唯成为6位上榜中国人之一。这位“百度少帅”在今年8月离开百度,新的身份则是物灵科技联合创始人,负责人工智能相关业务。
机会不只在巨头
他们的离开也彰显出人工智能领域所孕育的巨大机会,AI初创公司也迎来投资热潮。根据风投数据公司CB Insights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2016年第一季度报告,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获得投资143笔,交易额达6.02亿美元,投资交易量创下季度历史新高。截至2016年6月15日,已有超过200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总共获得了近15亿美元的融资。
人工智能领域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突破BAT围墙的独角兽公司诞生地?机会并不只属于巨头。“BAT今天所拥有的数据的确很大,但是想要垄断不大可能。”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有一种说法,过去两年所产生的数据是人类此前所产生数据的总和;未来两年医疗数据会在现有基础上再增长99%,政府和教育会增长96%,加之现在一个设备上拥有1.4个传感器,到2017年传感器数量会达到平均4.1个,大量数据使得垄断局面不太可能出现。”
而另一个判断依据则是当前政府之间的信息很多处于孤岛状态,还没有实现交流并被挖掘利用,“垄断可能性比较小”。
行业应用是关键
李彦宏表示最近一些专家给中央领导写信,称“人工智能被吹得太过了,其实人工智能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而另一方面,人类又在担忧人工智能将来会控制人类。
“弥合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误读是科学家该做的事情,尽管人工智能有着无穷的潜力,但我认为现在人工智能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目前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够精准地解决一个个封闭且具体的内容。”戴文渊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人工智能的崛起,行业应用将成为关键的一步。在李彦宏看来,受人工智能冲击最大的将是制造业。例如亚马逊推出的echo音箱虽然属于制造业的产物,但搭载了语音识别等技术,带来了新的体验。“未来,很多硬件都会应用传感等物联网芯片和人工智能技术,制造业将会被大大改变。”
这样的冲击已经在制造业激起涟漪。“以前更加强调自动化,自动化设备取代更多的是人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现在自动化必须加上智能化。”TCL集团董事长兼CEO李东生感受到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智能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但生产的智能化才刚刚开始。”
除此之外,自动驾驶、医疗、娱乐领域的智能化空间也非常巨大。在戴文渊看来,当下人工智能在工业应用领域,主要解决效率和成本问题,从效率而言,“工业化大生产时代企业规模化地生产同类产品,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并可通过海量数据挖掘用户真实需求、预测隐性需,提供个性化的商品服务,降低资源错赔率,产生新的赢利点,同时企业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得以优化。”
人工智能商业模式
早期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后的五年一直都在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直至雅虎推出广告。作为互联网的下一步,人工智能商业模式又是怎样的呢?在行业看来,一种观念认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技术,未来的商业模式有可能是软件、硬件、服务一体化,而另一种观念则认为人工智能仍然以算法为中心。
“一开始平台性的应用恐怕会从芯片开始。”余凯表示,在他看来任何一个产业都要经历几个阶段,即一开始应用程序崛起,垂直应用越挖越深。
例如移动时代,2000年高通横空出世,随后很多应用在其平台诞生。“类比当年在旧金山淘金乐的时候,最早一锄头下去淘到金的很少,都是卖水的挣钱,某个时间一锤子下去淘到金了,猛挖就出来了。”
“任何一个算法发展到稳定的时候,一个比较好的方式——芯片是最高效的。”戴文渊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但是不得不说“今天人工智能算法仍有不成熟的地方,如果要做硬件的话,通常比较现实的方式是FPGA方式(一种可编程的硬件),未来芯片是趋势。”(转载自:和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