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现场不良品的控制
发布时间:2018-06-19来源:装备保障管理网 编辑:旭光
企业生产现场不良品的控制
一、相关责任人职责
(1)作业员
通常情况下,作业员(检查人员)在按检查基准判明产品为不良品后,一定要将不良品按不良内容区分放入不良品盒中,以便班组长对不良品进行分类和处理。
(2)班组长
① 班组长应每两小时对生产线的不良品情况进行巡查,并将各作业员工位处的不良品按不良内容区分收回进行确认。
② 班组长应对每个工位作业员工的不良判定的准确性进行确认。如果发现其中有不良品,要及时送回该生产工位与该作业员工确认其不良内容,并再次讲解该项目的判定基准,提高员工的判断水平。
③ 对某一项(或几项)不良较多的不良内容,或者是那些突发的不良项目进行分析(不明白的要报告上司以求得支援),查明其原因,制定一些初步的解决方法,并在次日的工作中实施。若没有好的对策方法或者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类不良时,要将其作为问题解决的重点,在次日的品质会议上提出(或报告上司),从而通过他人以及上司(技术者、专业者)的讨论,从各种角度分析、研究,最终制定一些对策并加以实施,然后确认其效果。
④ 当日的不良品,包指一些用作研究(样品)或被分解报废等所有不良品都要在当日登录在班组长的“每日不良统计表”上,然后将不良品放置到指定的不良品放置场所内。
二、不良品产生的原因
不良品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如表所示。
表 不良品产生的原因
原因方面 |
具体示例 |
设计和规范方面 |
1.含糊或不充分 |
机器和设备方面 |
1.加工能力不足 |
材料方面 |
1.使用了未经试验的材料 |
操作和监督方面 |
1.操作者不具备足够的技能 |
过程控制和检验方面 |
1.过程控制不充分 |
三、不良品的预防与控制
(1)执行不合格品的预防措施
① 制定不合格品控制办法。规定不合格品的标示、隔离、评审、处理和记录办法,并对员工进行培训。
② 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作业规范。
③ 明确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上下工序之间的接口。
④ 制定企业品质标准。
⑤ 制定检验部门职责及作业规范。
⑥ 制定不合格品的隔离管制办法。
⑦ 明确划分不合格品评审的责任与权限。
⑧ 加强对不合格现象的统计分析,以防止不合格现象的再次产生。
(2)执行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
采取纠正措施不能仅局限于产生了不合格品才去查找原因的“事后”处理办法,更应重视“生产中可能出现不合格品”的“事前预防”措施,将不合格品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对产生不合格品的现象,应按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改进缺陷的顺序,完成对不合格品的管制循环。形成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纠正(PDCA)”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