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故障率居高不下,维修人员整体累的要死,原因

发布时间:2017-11-26来源:设备管理中华联盟 编辑:秩名

 

设备故障率居高不下,维修人员整体累的要死,原因

1.生产部门不够重视  

很多公司的生产部门对设备的故障不很关心,认为设备故障是设备部门的责任,不是生产部门的问题。生产部门只关心产量的提升,而对影响产量、质量极大的设备及其维护可以说是不够重视。

只有生产部门管理者重视起来了,全体生产设备操作者才能改变对设备漠不关心的态度,才能有效进行设备保养。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受影响最大的是生产部门,可生产部门为什么对设备不重视呢?

一方面这与公司的原有设备管理机制相关的,在工作分工上过细,设备维护由维修工负责;另一方面与生产部门的工作时间安排有关,生产部门通常只做生产上必须做的事,设备的事不去接触。

而减少设备故障,甚至是接近零故障,仅靠设备部门的努力是很难达成的,需要生产部门的协助才能达成。也就是说生产部门要做一些该做的工作,即清扫、点检、加 油、螺丝的检查与上紧以及其它零件的更换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尽早发现异常,两个部门的同心协力是必须具备的条件。

因此如何使生产部门的人员关心设备维护,以及做该做的事是很重要的。大部分的故障在发生前都是有一定的征兆,把这些轻微征兆的观察方法传授给操作人员,可以使其及早发现故障,并教会操作人员清扫、点检、加油的基本方法,从而延长设备故障发生的周期。

因此,如何提高操作工参与维护设备的主动性,发挥其集体力量,就是减少设备故障的重点,也是通常的难点。

实行操作工自己操作的设备自己维护的方式,并对该设备故障时间进行连带责任考核指标,可以有效解决这方面的一些不足。
  
2.故障分析不到位
  
很多公司在实际中对故障分析不到位,也就是说故障很多,但没有利用机会去学习和提高。

从每次故障中去学习是很重要的,另外从故障的分类统计可以知道弱点在那里,故障可以带来非常有用的信息。我们进行故障分析的目标,就是即便故障是无法避免的,也不期望第二次发生,所以必须对故障进行仔细分析,通过分析对类似设备加以防范,并且能够举一反三。
  
针对设备故障损失,分析其原因,发现其产生问题的根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没有详细地观察现场,这样会导致形式主义,采取的措施脱离实际;
  
②没有把损坏的部位及其相应的周围部分详细地描绘出来,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
  
③没有搜集损坏的物品,或者没有分解,从而缺乏分析问题的实物或证据;
  
④没有追究设备故障的原因,只是进行了故障处理,更换了损坏的零部件;
  
⑤没有防止再发生的对策,只有应急处理或抢修,这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一方面是不了解设备的构造、零部件的功能,另一方面是不了解追究原因的方法。
  
为了正确实施故障分析,必须对设备构造、构成的零部件及其安装方法、整体系统等充分了解,所以要从设备的基本结构、原理、图纸等的学习开始做起,不仅设备部门需要这样做,生产部门也有必要这样做。
  
正确实施故障分析,了解真正的故障原因,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对策,并且适时实施日常点检,以防止故障的发生,所以应该认真的做好故障分析。

同时,对故障分类也很重要。从一台设备而言,故障可能发生在各种不同的部位,故障发生的间隔也可能非常散乱,但从不同的设备整体来看,可以看出一些倾向来。

例如,从设备整体可以看出油压系统、感测器的故障在冬天比较多;而控制系统则在夏天比较容易故障。类似这种分类的方法,只要稍微加以注意,就可以让不足显露出来,也可以了解重点该放在那里。
  
故障分析后制定对策,必须追踪是否再度发生故障,如果所制定对策没有效果,以致再发生故障时,必须采用别的对策。在落实故障分析、追踪原因的同时,要防止故障再度发生,并检讨存在的不足。
  
3.设备维护体系不健全
  
很多公司设备管理体系虽然比较健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①管理不到位,设备管理文件陈旧。维修工人使用的设备日点检表、周点检表、月点检表等日常管理项目及记录,其内容长期不变,有的设备已经改造或更新,相应的点检管理项目及记录还保持原来的内容,和现场的实际根本对应不起来,工人本来就无法执行,再加上现场执行力较弱,存在问题又不能在第一时间反馈到管理层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

这导致了设备管理技能长期以来没有根本的进步,现场点检管理基准并没有随着技术、设备的进步而进步。
  
②执行力度不够。即使点检标准和现场完全吻合,或管理制度非常完善,现场维修人员有时也没有很好地去执行、实施,这是现场执行的问题,也体现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③重视产量而忽视设备管理。有时会因为增加产量,而使得事先安排好的零件更换、部分大修等作业延期或取消,结果导致发生故障。在这种情况下应充分具体分析,了解真正的原因并采取对策。

如果零部件的更换周期确实是合理的,那么应该严格按计划进行更换,而不能因增加产量就延期进行,以防发生故障,如果可以延期进行更换的话,应说明可以延期,即原更换周期不合理,可以延长或延期,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及时地修改更换周期标准。
  
④企业经济效益影响设备保养投入。当企业经营效益不理想时,公司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削减维修费用,而轻视保养工作就是造成保养体系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4.预防维护工作薄弱
  
许多公司设备管理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在设备故障时才修理,平时没有做好基础的维护保养工作,更没有开展预防保养工作。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即设备不坏不修、不停不管。

 

企业培训@左明军:1380896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