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设备管理制度的原则与程序

发布时间:2017-11-13来源:装备保障管理网 编辑:将军

 

建立设备管理制度的原则与程序

设备管理作为一项规范化、操作性强的活动,是由一系列的操作程序、工作规范、规章制度和计划来实现的,并反映出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内容和方法。设备管理员应深入了解企业以往的设备管理制度,以便解释、执行制度,同时也应对原有的设备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使企业的设备管理从“人治”到“法治”,一切都做到有章可循。

1.建立设备管理制度的原则

建立设备管理制度的原则,主要有科学化、规范化,同时具有可操作性、公平性和调整性等原则。

(1)科学化原则

科学化原则是以设备管理理论为基础,制定的制度内容体现设备管理的科学性。从理论上说,任何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不得违背现代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当然,不同的设备管理制度会体现出企业要求的特殊性,但是在总的原则上应符合科学化的设备管理原则。

(2)规范化原则

所谓规范化原则,是指制度本身必须是严谨的和程序化的,它的系统性、完整性是企业设备管理操作实施的基本保证。

(3)可操作性原则

设备管理制度必须是可操作的,否则就失去了其应用的意义。如果制定制度时只考虑了它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而忽视了它的可操作性,同样不会达到设备管理制度化的目的。此外,可操作性还要求应以不同企业的实际状况以及不同的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从而在制度上反映出不同的企业在其管理风格上的不同和应用上的差异。

(4)公平性原则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设备管理制度的实施也是如此。设备管理员必须明确认识到,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对其所有员工,无论等级的高低,都具有同样的约束力。一套制度的制定是否成功,其中很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操作实施是否保证了这种公平性。

(5)调整性原则

设备管理制度应该能够随着企业的变革与发展进行调整,从而保证设备管理的水平不至于落后于企业的发展。同样,这种调整也是设备管理制度本身不断完善的要求。

2.建立设备管理制度的程序

一般来说,建立设备管理制度都是有计划、事先预测好的,设备管理员只需在该计划的指引下,进行编写前的调查分析,收集资料,参与编写、汇总并加以修改润色,以供审核。

(1)调查分析

设备管理员在制定制度前必须先进行调查分析,应下大力气进行调查分析,力求周密准确。调查分析的内容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外部因素。包括国家的产业经济政策、技术发展动向、设备市场现状、设备制造装配情况以及国外的有关设备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

②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员工状况,现有的制度、设备的状况和工艺要求、管理者的价值取向等。

(2)收集资料

设备管理员应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各种有关制度制定方面的资料。如: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政府的相关文件政策、同类型企业的制度(含国外企业的)、本企业一切原有的规章制度及其他相关资料。

(3)参与编写

设备管理制度的编写一般是由人事部门统一规划、组织各部门的相关人员参与,最后汇总、修改润色成制度,以供审核。

设备管理员应根据具体的分工编写方案,把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分发给编写人员,传达设备经理的指示,及时把编好的制度收回。与此同时,自己也按分工编写相关的章节;并把这些制度汇总、修改润色成设备管理制度草稿,供设备经理审核,最后协助设备经理进行定稿。

 

企业培训@左明军:1380896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