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

发布时间:2017-04-01来源:互联网 编辑:秩名

 

浅谈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

摘 要: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使用、维护保养和修理。维护是为了保持、延长或改善提高机械设备性能而实施的技术活动,修理则是为了恢复或改进提高机械设备原有性能而实施的技术活动。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着重从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使用、维修保养的重要性等方面,对工程机械设备提高管理的主要途径进行简单的阐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机械设备的应用空间更阔行业更广,随着设备制造技术的高科技化、结构复杂化、操作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由于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条件和和因素的制约,对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的难度愈来愈大,维修地位也愈显重要。

所以做好设备的合理配置、科学使用、及时保养、适时维修,降低设备故障发生,提高机械设备的有效利用率,是对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要求。

1.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因为工程机械只是单位主业的辅助设备,很多单位缺乏一套完整、严格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模糊使用,管理和使用的责任主体不能明确,或者是多部门使用,造成管理缺失。

1.2.人力教育培训投资不足

1.2.1.虽然大部分单位都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立了设备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不完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使用人员接受专业培训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使用人员对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不熟悉,只是单一的启动、运行、停机,设备故障隐患无法及时发现。

1.2.2.有些单位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耗资金用于购买当今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这样,就算是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使用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的需要。

1.3.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保养严重脱节

1.3.1.目前大多数单位虽然都实行定人使用制度,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使用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

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生产和安全,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1.3.2.此外,不少单位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重生产,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生产、抢时间,而不惜设备疲劳运行,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任务完工后,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执行新任务时又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其他生产任务工期贻误。

1.3.3.有些单位的生产存在两个或者更多设备共同执行一个作业流程,不少使用人员缺乏团队合作作战观念,喜好单打独斗,这就造成设备的使用效率偏低。

1.4.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不当,浪费严重

1.4.1.目前,由于大部分单位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维护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和“周期性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及时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1.4.2.此外,机械设备的“浪费维修”,也称“过度维修”的现象也十分突出,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可以恢复功能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换新。甚至于不考虑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从其他设备上拆除部件来更换,得过且过和侥幸心理严重,结果只会是事倍功半。

2.提高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途径

2.1.制度方面

建立一套完善、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制度,健全设备台账记录、运行记录、技术档案资料,制定强制保养计划制度,使设备管理有章可循。

2.2.使用方面

机械设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使用方面。任何设备都有规定的使用范围、条件及操作程序,只有正确的使用设备,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生产。而设备使用好坏的衡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水平的高低。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做到:

2.2.1.教育操作人员正确的使用和操作各种工程机械,不能在超过机械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下进行工作,尽量保证机械负荷的均匀增减,使机械处于较为平缓的负荷范围变动,具体地说,就是要较为均匀地加减油门,防止发动机、工作装置动作的高起高落。

2.2.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使操作人员做到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人为失误引起的机械故障。

2.2.3.坚持实行责任制,责任到人,将个人利益与机械设备的维修费、燃油费等相结合进行考核,奖罚并举。

2.2.4.加强使用人员的责任心,调动爱护设备的积极性。

2.3.保养方面

对设备实行定期保养是保持机械良好技术状况的基础。

2.3.1.设备运行检查记录。设备运行前的检查非常重要,比如油水等是否满足设备运行的要求;运行过程中的检查记录,包括时间、设备的工况参数,以备保养维修时可以参照对比。

2.3.2.对于工程机械,保养工作中的重中之中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润滑。零部件工作面的磨损、表面的腐蚀和材料的老化,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机械零部件的3种主要失效形式,而零部件工作面的磨损所引起的失效所占的比例最大。

也就是说,机械的磨损是使其各种零部件走向极限技术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润滑。   

据统计,工程机械的故障有一半以上是由润滑不良引起的。由于工程机械各零部件配合的精密性,良好的润滑可以使其保持正常的工作间隙和合适的工作温度,从而降低零件的磨损程度,减少机械故障。正常合理的润滑是减少机械故障的有效措施之一。

为此,一是要合理选用润滑剂,要根据机械的种类和应用结构的不同选用正常的润滑剂类别,根据机械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量等级,根据机械的工作环境和不同的季节选择合适的润滑剂牌号。二是经常检查润滑剂的数量和质量。

数量不足要及时补充,质量不佳要及时更换。三是根据保养周期、设备技术状况、工作环境等因素,根据保养计划,进行保养润滑。

2.4.维修方面

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在这些故障中,有些故障对机械设备的影响可能是很微小的,有些是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会造成机毁人亡的大事故。经验表明,严重机械故障往往是由一些较小的故障引发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对小故障的及时处置。

因此,在维修方面,一是重视小故障的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处理,就是减少和防止故障的一种有效措施。 二是采取“计划维修”即周期性维修、“状态维修”即预防性维修、“事后维修”及故障维修三种制度相结合维修制度,科学合理的安排设备维修工作。

2.4.1.周期性维修。坚持“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在使用中,根据机械损坏和零件磨损规律按照工作时间,定期对设备实施强制保修项目;

维修方式一般分小、中、大修,在进行设备周期性维修时,设备管理部门不能局限于生搬硬套行业和设备使用说明书的条文性规定,应该结合单位实际使用情况,根据设备本身磨损规律做必要的调整,所以制定的修理计划应该密切结合设备实际和生产实际。

另外,由于设备管理水平有高低,而且相同设备的运行情况也有所区别,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也不同、设备工作环境不同及保养工作的落实不同等等,因此在周期性维修中,应该更多考虑这些具体因素。

周期性的维修是一种计划性的、被动的维修方式,它适用于那些已掌握磨损规律的部分设备。

2.4.2.事后维修。事后维修是设备发生故障后,或者设备的精度、性能降低到合格水平以下时进行的非计划性修理。这种修理出于事先不知道故障在什么时候发生,缺乏修理前准备,这种维修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但若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就会给施工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因为修理是无计划的,常常打乱生产计划,影响正常生产。

大多数的事后维修只是对发生故障的部位或零件进行修理,而不是对整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就好像消防队一样,哪有火就到哪,因此设备经常连续出现故障。事后维修采用的很普遍,但也仅是一种被动的维修方式,仅适宜于一些设备和发生故障后对正常生产影响小,能及时提供备件、并且修理技术不复杂、利用率不高的设备,这种维修方式已逐渐被其他设备维修制度替代。

2.4.3.预防性维修。坚持“定期检查,按需修理”,是一种以设备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性维修方式。它运用各种检测手段和人的感官能力,根据设备的日常巡回检查、定期检查、状态监测和诊断提供设备状态变化资料,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特征和预兆,提前做好备件和有关的准备工作,适时地安排维修,减少突发性故障,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由于状态维修方法能对设备适时地、有针对性进行维修。不但能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和维修工作量,降低设备突发故障率。从而降低各种维修消耗和费用,避免了漏拆漏检导致的失保失修。

状态维修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维修方式,比周期维修和事后维修更合理。对一些利用率高、发生故障后对生产影响较大的关键设备及配件供应困难的精度高、大型设备可实行状态维修。
 
2.5.技术经济方面

设备管理的技术经济指标是一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能够综合评价没备管理效果和效率的指标。

通过以下手段可以控制设备的使用费用、节省维修费用:一是重视设备的采购管理,做到选型可靠,维修性良好;二是选择最适宜的维修方式,摆正生产与市场的关系、生产与维修的关系;三是精心保养设备,对设备认真细致维修、正确操作、合理使用、精心维护,延长修理间隔期;四是提高设备的有效作业率,反对闲置、搁置设备。五是制定科学的技术经济指标,重视检查考核、维修定额、设备完好率、作业效率等;六是提倡修旧利废,节能降耗;七是加强设备技术改进和改造,通过科学论证挖掘使用的潜在功能,完善设备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周期。八是建立监控体系,突出设备的经济管理。

2.6.设备综合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飞速发展。设备维修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基于状态维修(Condition-basicmaintenance)和智能维修(Intelligentmaintenance)等新方法。

基于状态维修是随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出现而在生产系统上使用的,能够连续地监控设备和加工参数。采用基于状态维修,是把PLC直接连接到—台在线计算机上,实时监控设备的状态,如与标准正常公差范围发生任何偏差,将自动发出报警(或修理命令)。这种维护系统安装成本可能很高,但是可以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水平。

智能维修,或称自维修,包括电子系统自动诊断和模块式置换装置,将把远距离设施或机器的传感器数据连续提供给中央工作站。通过这个工作站,维护专家可以得到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的智能支持,以完成决策任务。然后将向远方的现场发布命令,开始维护例行程序,这些程序可能涉及调整报警参数值、启动机器上的试验振动装置、驱动备用系统或子系统。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范例。很多实际例子中,还采用机器人技术进行远距离模块置换。

设备综合管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仅适用于高端行业,如航空航天事业。

3.小 结

总之,任何机械设备在投入生产使用后都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技术状态劣化和故障,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要我们加强设备管理,科学合理的使用、及时到位的保养、适时准确的维修,就能掌握设备使用寿命期内各种故障的发生规律,有效的降低故障发生,提高有效利用率,保持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的使用价值,降低设备使用费用和维修成本。

参考文献:
[1]赵艳萍,姚冠新,陈骏.设备管理与维修[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65~77
[2]王崇绪.浅析基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1999.6:21-23
[3]陈航.浅析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大众科技,2007,(4)
[4]盖卫强.现代企业机械设备管理[J].山西建筑,2007,(15) 文/
中国论文网

 

企业培训@左明军:1380896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