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的档案与台账管理
发布时间:2017-01-17来源:装备保障管理网 编辑:旭光
设备的档案与台账管理
【 设备台帐和设备档案是设备管理的基础】
1.设备的档案内容
(l)设备制造完成后包括设备结构图,出厂合格证,出厂精度性能检验记录,设备易损件清单及零件图,装箱单及随机附件与工具,设备使用说明资料和安装图等。
(2)设备试运行包括设备安装记录,试车验收记录,设备竣工图,设备备件目录及消耗与库存预测定额,设备使用、维护、检修规程等。属特种监控设备须有检测记录。
(3)设备正常工作包括设备日常运转情况记录,技术性能参数和精度定期测试记录,设备各类修理及更换零件的竣工验收记录,设备修理费用及主要能耗与材耗记录、设备结构或零件更改、改造、增减记录,设备事故报告记录和设备运行趋向分析,设备利用、停用、封存与启封记录,以及设备报废记录。
2.设备台账的内容
设备台账应与设备移交使用时同步建立,内容主要有移交使用时资料数据,以及使用后动态增减变化情况。
(l)设备移交使用时应建立的台账内容此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或规格,制造厂家,出厂年月与出厂编号,安装单位,安装年月或投入使用年月,安装地点和使用部门,设备类别与资产编号,外形尺寸与重量,设备资产价值额及其构成,设备配套装置,附件与主要参数等。
(2)设备使用后应继续补充的台账内容此内容包括设备资产折旧率,当期折旧额与累计折旧额,设备评估后变动的重置资产值、折余资产值,设备改造或部分报废后的资产变动额,设备改造后与设备移交使用时的变动内容,资产报废后净值损失额和回收残值额等。
3.设备档案与设备台账之间的联系
设备档案与设备台账均伴随着设备的形成或投入使用时同时产生,因此设备的信息资料有相同部分相互引用。如设备的名称、编号、制造厂家、生产或安装年月,型号或规格,配套装雹与附件、外形尺寸与重最,主要参数及资产价值等。设备档案和设备台账分别形成后的延续,因管理的侧重点不同而延伸的内容有明显区别。设备档案记录着技术管理过程的主要信息;而设备台账记录则反映设备经济价值的变异。
由于设备技术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改造、修理、事故损坏等设备变化,并不一定以经济价值数据反映出变化的结果。因此对设备进行经济分析或决策该设备是否改造、价值重估、更新或报废时,就应汇集设备档案的信息和设备台账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一旦某设备进入报废消亡阶段,设备档案与设备台账也可同时消亡。同类设备的档案信息有相互借鉴的作用,而同类设备的台账信息并没有必然的借鉴作用或联系。
4.设备档案与设备台账管理的注意事项
设备档案与设备台账管理主要从独立完整性、动态准确性和明晰责任等三方面进行。
(1)确保设备档案与设备台账的独立完整性这是实施设备档案与设备台账管理的前提条件。由于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验收、档案管理、财务核算和职能管理可能分属不同的部门或单位。设备管理职能部门(通常是设备使用单位的职能管理机构)应充分搜集来自各方的资料,在设备投入使用的同时建立起完整的设备档案与台账。不能以分存于其他部门的形式作为设备档案与设备台账的形态。否则会影响进一步完善和管理的可行性。
(2)动态准确性建立起设备档案与设备台账后,追求设备档案与设备台账的动态准确性贯穿于全过程。设备档案与设备台账应随着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变化不断充实或修改。如果设备档案与设备台账遗漏了某方面的动态资料,将产生误导应用设备档案与设备台账的后果,失去了设备档案与设备台账的作用。
(3)明晰责任 就是把技术资料档案填写人员,修改或审核人员,保管人员等在资料档案中得到确认,以便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