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设备部工作计划草案
发布时间:2016-12-10来源:装备保障管理网 编辑:时代愤青
2017设备部工作计划草案
一、目标
建立设备管理体系,逐步实现计划维修,提高设备效率;最终实现全面计划维修,设备零故障,设备效率接近100%。
二、现状
1.维修人员不足,现有维修人员熟练工4人,学徒工2人,现有设备252台,平均每人42台,平均每个熟练工63台;同时,维修人员兼顾技改工作,维修压力极大。
2.设备改造情况,临时改造较多,重复改造频繁,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给本不充分的维修人员造成极大压力。
3.车间编号混乱,如现有车间编号有老5车间、新5车间等,为设备资料归档整理带来不便。
4.资料缺乏,现有设备维修记录仅有维修设备名称,生产记录对设备管理体系完全没有参考价值。较多旧设备缺乏说明书、备品备件清单等资料。同时由于工艺不断改进,导致设备更新快,设备更新同时,资料更新受人力限制无法保证及时更新,造成设备管理进一步混乱。
5.设备调拨情况,设备调拨频繁,但缺乏相应记录与管理条例。
6.维修情况,设备维修目前完全被动维修,设备巡检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设备没有定期检修时间。
7.维修现场卫生,机修室物品摆放混乱,维修现场混乱。
8.工具,工具摆放混乱,工具借用缺乏相关记录,未经同意私自取用工具现象严重。
9.部门内部沟通情况,缺乏沟通,当班未完成工作下一班没有继续进行的情况较多。
10.部门间沟通情况,多数采用口头沟通,尤其对于需要停产进行维修的情况没有相应依据。
11.考核情况,缺乏量化考核,工作量、工作质量与工资不成比例;维修人员普遍工资较生产工人偏低。
12.监督情况,对于内部,中、夜班缺乏监督;对于外部,缺乏对设备规范操作、设备卫生等与设备相关方面的监督。
13.设备事故情况,对于设备事故,没有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事故发生后没有组织相关人员通报事故发生原因、发生过程、杜绝类似情况发生的方案等。
14.废旧设备,报废设备未能及时处理,未报废但闲置设备缺乏保养。
15.设备卫生情况,设备卫生状况极差,进一步加剧设备腐蚀。
三、工作计划
针对现有情况,规范设备管理
1.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包含固定资产、预防性维修、工具、备品备件、润滑、能源、外协加工、设备事故、电气、零星保温、设备卫生、设备改造、设备资料共计13项。
2.整理现有设备资料,在维修过程中逐步补充缺乏的资料。
3.杜绝口头交接,采用书面交接,做到交接有据可查。
5.规范机修室物品摆放位置,维修现场卫生主要由车间进行监督,设备部随机抽查维修现场卫生。对工具上锁管理,规范工具借用。
6.由生产、技术、设备等部门联合成立专家组,对于设备改造进行充分论证,避免盲目、重复改造。
7.规范设备维修记录。
车间设备临时停机维修时间表
8.建立量化考核制度,监督制度以定期检查为主,随机抽查为辅;加强管理文件执行力度。
9.加强设备巡检及保养。对报废设备分为彻底报废和拆除零件备用部分报废进行区分,对拆除零件备用设备应及时将零件转交仓库保存;对在用设备和闲置设备加强保养。
10.定期召开设备例会,通报考核情况、事故情况、维修情况等。
11.建立润滑图表。定点、定时、定人进行设备润滑工作。
12. 建立现场标识。如操作屏按钮标识、电控柜线路图、管道标识等。
13. 建立维修档案,操作、维修指导书。例行检查和设备巡检过程中根据操作指导书检查违规操作。
14.初步推行计划维修,加强对突发事故处理,排除设备隐患,定期上报设备情况。
15.加强备品备件管理,控制维修费用。优先使用库存零件和报废设备拆除零件。
16.全面推行计划维修、保养、润滑等工作。
四、需公司支持工作
1.增加维修人员,尤其是熟练维修工,同时提高维修人员待遇
2.定期对设备卫生、设备操作规范、设备安全隐患等进行检查
3.组织设备事故分析,并对事故进行通报
4.生产操作记录需填写设备异常现象,而非单纯记录停机时间
5.定期停产划分出停机检修时间。停产检修前由设备部上报计划检修内容。
6.规范车间编号。
7.对生产操作工进行必要的设备培训,杜绝违章操作,同时能够完成简易的维护,对简单故障能够自行排除
五、重点难点
1.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如技改、固定资产、设备润滑、备品备件等管理制度,并加强管理制度执行力度。管理制度是考核方案执行的依据。
2.建立计划维修所需基础资料,如设备技术资料、备品备件清单、作业指导书、润滑图表等。由于工作量大,需逐步进行。
3.加强部门内外协作,对于内部,部分工作当班无法完成需交下个班完成的情况需加强交接;对于外部,由于推行工作中涉及其他部门事务,如设备卫生检查、设备改造论证、设备事故通报等,因此需要其他部门配合。鉴于目前采用口头交接居多,推行难度较大。
4.明确责任,对内明确人员责任,保证考核执行;对外明确责任,尤其对于设备事故需明确事故原因,确保事故不重复发生。
5.目前只有部分国际先进企业能够做到设备零故障,设备零故障只能作为一个长期目标来实行。
6.推行设备管理后,由于所有交接均采用书面交接,部分操作略显繁琐,因此推行阻力较大。
一、目标
建立设备管理体系,逐步实现计划维修,提高设备效率;最终实现全面计划维修,设备零故障,设备效率接近100%。
二、现状
1.维修人员不足,现有维修人员熟练工4人,学徒工2人,现有设备252台,平均每人42台,平均每个熟练工63台;同时,维修人员兼顾技改工作,维修压力极大。
2.设备改造情况,临时改造较多,重复改造频繁,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给本不充分的维修人员造成极大压力。
3.车间编号混乱,如现有车间编号有老5车间、新5车间等,为设备资料归档整理带来不便。
4.资料缺乏,现有设备维修记录仅有维修设备名称,生产记录对设备管理体系完全没有参考价值。较多旧设备缺乏说明书、备品备件清单等资料。同时由于工艺不断改进,导致设备更新快,设备更新同时,资料更新受人力限制无法保证及时更新,造成设备管理进一步混乱。
5.设备调拨情况,设备调拨频繁,但缺乏相应记录与管理条例。
6.维修情况,设备维修目前完全被动维修,设备巡检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设备没有定期检修时间。
7.维修现场卫生,机修室物品摆放混乱,维修现场混乱。
8.工具,工具摆放混乱,工具借用缺乏相关记录,未经同意私自取用工具现象严重。
9.部门内部沟通情况,缺乏沟通,当班未完成工作下一班没有继续进行的情况较多。
10.部门间沟通情况,多数采用口头沟通,尤其对于需要停产进行维修的情况没有相应依据。
11.考核情况,缺乏量化考核,工作量、工作质量与工资不成比例;维修人员普遍工资较生产工人偏低。
12.监督情况,对于内部,中、夜班缺乏监督;对于外部,缺乏对设备规范操作、设备卫生等与设备相关方面的监督。
13.设备事故情况,对于设备事故,没有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事故发生后没有组织相关人员通报事故发生原因、发生过程、杜绝类似情况发生的方案等。
14.废旧设备,报废设备未能及时处理,未报废但闲置设备缺乏保养。
15.设备卫生情况,设备卫生状况极差,进一步加剧设备腐蚀。
三、工作计划
针对现有情况,规范设备管理
1.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包含固定资产、预防性维修、工具、备品备件、润滑、能源、外协加工、设备事故、电气、零星保温、设备卫生、设备改造、设备资料共计13项。
2.整理现有设备资料,在维修过程中逐步补充缺乏的资料。
3.杜绝口头交接,采用书面交接,做到交接有据可查。
5.规范机修室物品摆放位置,维修现场卫生主要由车间进行监督,设备部随机抽查维修现场卫生。对工具上锁管理,规范工具借用。
6.由生产、技术、设备等部门联合成立专家组,对于设备改造进行充分论证,避免盲目、重复改造。
7.规范设备维修记录。
车间设备临时停机维修时间表
8.建立量化考核制度,监督制度以定期检查为主,随机抽查为辅;加强管理文件执行力度。
9.加强设备巡检及保养。对报废设备分为彻底报废和拆除零件备用部分报废进行区分,对拆除零件备用设备应及时将零件转交仓库保存;对在用设备和闲置设备加强保养。
10.定期召开设备例会,通报考核情况、事故情况、维修情况等。
11.建立润滑图表。定点、定时、定人进行设备润滑工作。
12. 建立现场标识。如操作屏按钮标识、电控柜线路图、管道标识等。
13. 建立维修档案,操作、维修指导书。例行检查和设备巡检过程中根据操作指导书检查违规操作。
14.初步推行计划维修,加强对突发事故处理,排除设备隐患,定期上报设备情况。
15.加强备品备件管理,控制维修费用。优先使用库存零件和报废设备拆除零件。
16.全面推行计划维修、保养、润滑等工作。
四、需公司支持工作
1.增加维修人员,尤其是熟练维修工,同时提高维修人员待遇
2.定期对设备卫生、设备操作规范、设备安全隐患等进行检查
3.组织设备事故分析,并对事故进行通报
4.生产操作记录需填写设备异常现象,而非单纯记录停机时间
5.定期停产划分出停机检修时间。停产检修前由设备部上报计划检修内容。
6.规范车间编号。
7.对生产操作工进行必要的设备培训,杜绝违章操作,同时能够完成简易的维护,对简单故障能够自行排除
五、重点难点
1.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如技改、固定资产、设备润滑、备品备件等管理制度,并加强管理制度执行力度。管理制度是考核方案执行的依据。
2.建立计划维修所需基础资料,如设备技术资料、备品备件清单、作业指导书、润滑图表等。由于工作量大,需逐步进行。
3.加强部门内外协作,对于内部,部分工作当班无法完成需交下个班完成的情况需加强交接;对于外部,由于推行工作中涉及其他部门事务,如设备卫生检查、设备改造论证、设备事故通报等,因此需要其他部门配合。鉴于目前采用口头交接居多,推行难度较大。
4.明确责任,对内明确人员责任,保证考核执行;对外明确责任,尤其对于设备事故需明确事故原因,确保事故不重复发生。
5.目前只有部分国际先进企业能够做到设备零故障,设备零故障只能作为一个长期目标来实行。
6.推行设备管理后,由于所有交接均采用书面交接,部分操作略显繁琐,因此推行阻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