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高铁」到底是不是一个「超级骗局」?
发布时间:2016-12-08来源:砍柴网 编辑:时代愤青
还记得马斯克提出的超级高铁吗?
在陆地上走完 400 英里(约合 643 公里)的路程,仅需 35 分钟,也就是说,从北京搭超级高铁到上海,只需要一个多小时。
几年前,「超级高铁」还是一片叫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项目却遭受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超级高铁」到底是不是泡沫?
今天,极客君就跟大家聊聊超级高铁。
「超级高铁」到底是什么?
「超级高铁」的概念来自于伊隆·马斯克。当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高铁」项目获得核准,但马斯克认为这毫无意义:
打造全球每英里(约合 1.61 公里)造价最高、最慢的高速列车,这是硅谷和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的家乡该干的事儿?
为此,相当不满的马斯克,亲自画了一张超级高铁的草图,还公开了一份《Hyperloop Alpha》的开源论文。
▲马斯克论文截图
在这份长达 58 页的论文中,马斯克披露了他的超级高铁计划。在他的设想中,超级高铁是一种优于飞机、火车、汽车和轮船的人类第五大交通形式,理想的超级高铁应当是:
更快,比地铁快 3 倍。
更安全,在管道内运行不受天气影响,密封舱和管道内都会装感应器,控制系统使得环境可控;即便最后管道破裂了,管道内进入空气只会降低运行速度,而并不会有致命危险。
更低成本,900 英里(约合 1500 公里)以内,比坐飞机划算。
更便利,无论是站台还是轨道,所需空间比高铁和机场都小,所以可以把站点设在城市中心。
更多班次,不用提前订票,发车时间最优可以做到每 10 秒一班。
可持续自主供电,管道上方装有太阳能板。
你可以将它简单理解为「真空管道运输」,这个胶囊形的车厢,以悬浮的方式在真空管道中滑行。行驶仓内可以坐 28 个人,每个行驶仓会间隔 2 分钟,它可以让人以 1200 km/h 的速度前行。
靠谱的「超级高铁」理论
超级高铁的核心是它的真空管道。
传统交通工具会碰到空气阻力和摩擦力,但超级高铁不会。超级高铁采用物理学家 Richard Post 提出的「被动磁悬浮技术」。通过使用磁悬浮技术,超级高铁的胶囊可以用推进电机驱动,管道接近真空,磁力可以让胶囊悬浮于薄片之上,这样超级高铁可以实现更快的速度。
超级高铁下方有 28 个空气雪橇(每个长 1.5 米,宽 0.9 米),通过这些压缩的空气垫,超级高铁的整个行驶仓可以悬浮(空气雪橇与管道会保持在 0.5-1.3 毫米之间的距离)在半真空管道上。
▲马斯克构思的超级高铁概念图
于是,当行驶仓高速运行时,由于且行驶仓与半真空管道的距离极为接近,所以行驶仓会像「注射器」一样,把管道里所有的空气往一个方向推,与此同时,行驶仓头上的涡轮风扇则可以把空气导流到行驶仓的尾部及底部。
你可以把排出的气体看作一个气垫,它对行驶仓提供支撑作用,能使其在管道中悬浮。
在这种半真空状态下,低压气(目前商用抽气泵可以实现这样的气压状态)会像路面一样硬,至于高速行驶的颠簸问题,则由其他悬挂装置来解决。
马斯克甚至还想到了超级高铁的能源问题,这些管道上方全是太阳能板,它可以在维持超级高铁运行的同时,还可以产生富余的新能源。
不靠谱的「超级高铁」缔造者
如此有前景的项目,此时不做,更待何时?
于是在马斯克公布了超级高铁计划后,两家公司就开始争先恐后地尝试了!有趣的是,他们就连名字都取得差不多,一个叫 Hyperloop Technologies,另一个叫 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不过 Hyperloop Technologies 后来改名了,它现在叫 Hyperloop One,改名后就干了一件大事。
他们跑到拉斯维加斯北边的内华达沙漠,开始了超级高铁推进系统的首次户外测试:好消息是,测试成功了,这个 3 米长的实验「滑车」,以 640 km/h 的速度飞驰;不过很可惜,「滑车」在轨道上只运行了 2 秒钟。
▲Hyperloop One模型首次测试成功
靠着这个模型,Hyperloop One 从迪拜世界集团那里拿到了一笔 5000 万美元的可交换融资(可以将债权转化为股票)。
迪拜世界集团认为,Hyperloop One 的「超级高铁」能帮他们送货,迪拜世界集团是全球第三大港口运营商,他们在全球 40 个国家拥有的 77 个港口。
不过,这 5000 万美元能否催生出「超级高铁」还不好说。
▲迪拜世界集团港口一隅
不务正业的「创新火车」
Hyperloop Technologies 情况更糟,目前连模型也没有,他们决定先搞定超级高铁的内部。
他们与 VR/AR 公司 Re’Flekt 公司合作,为欧洲最大的铁路运营商— —德国联邦铁路公司建造一列「创新火车」。
在这列采用未来科技的常规列车上,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倒是给出了我们一些未来超级高铁的构想。
▲在超级高铁上透过玻璃屏看风景
超级高铁将配一块可以变成虚拟屏幕的玻璃,它可以为你显示车速、气温,甚至地图。当然,你也可以运用 VR 技术,通过交互面板,透过车窗玻璃欣赏虚拟的户外风景。
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甚至还强调:这个窗户面板还有一个很强大的动态追踪技术,它能通过追踪视线,比如转头的动向,来保证乘客在任何角度都能看到非常真实的风景。
▲可以显示温度、车速等信息的超级高铁玻璃
然而,公开资料显示,这居然是个众包项目,它是否能完成,取决于志愿者团队的积极性,这就有点尴尬了。
不论是 Hyperloop One,还是 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在超级高铁上,至今都未能拿出实际性解决方案。
离谱的是,不务正业的 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居然在研究名叫振金(Vibranium,美国队长的盾牌就是这个做的)的新材料。公司迪克•阿赫伯恩(Dirk Aholborn)宣称:
振金是一种复合材料,其中融合了一些传感器技术。
有的媒体认为只是在其中增加了传感器,但实际上,传感器成为了复合材料的一部分。这种材料很智能,它可以感应结构完整性、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按阿赫伯恩的说法,他们的超级高铁运输舱都将用这种材料制成。不过究竟得等多久,造价又会多高昂?
▲美队的振金盾牌
杯水车薪的融资,不得人心的管理
当初马斯克设的工程成本是这样:
「如果只是用来载客,那么 Hyperloop 需要 60 亿美元;如果既载人又装车,就需要更大的车舱列,建造需要 100 亿美元。」
目前 Hyperloop One 融资 1.6 亿美元,最近 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也宣布获 1 亿美元融资。
不过这点钱相比马斯克给出的预算,只能是杯水车薪。
先活下去比较要紧。或许正是基于此,才有了上文 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的 VR 造车项目。
除了资金短缺之外,两家公司不得不去面对的还有管理问题。
▲左边是Hyperloop One的创始人拿着绞索
右边是其CTO 捡起绞索
几个月前 Hyperloop 爆出创始人内讧的消息,高层搞裙带关系,约会女公关,用绞索威胁联合创始人兼CTO,一名高管甚至给出了这样的言论:
「有钱人」试图将公司变成市场驱动型企业,而非工程驱动型企业。
很快剧情开始反转,Hyperloop One 反过来告这几名员工诬陷公司。究竟怎么回事儿,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外界对 Hyperloop One 多少有些失望。
▲超级高铁概念图
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比较特别。或许是因为今年上半年一直拿不到融资的缘故,他们采取了一种办法:为所有愿意加入这个项目的人(要求每周至少能工作 10 小时)提供股票期权。
虽然这种做法可以为创业公司节省一大笔钱,不过聘用一些兼职人员,通过不给员工发工资的方式开展项目,这样真能做出梦想中的超级高铁吗?
Geek君有话说
当初马斯克设想的是:以不到 60 亿美元的总建造成本,实现单程票仅 20 美元的「梦想之旅」。
但超级高铁一路走来,从一款备受瞩目的明星产品,到现在被大家质疑,人们对超级高铁的态度,从好奇,到怀疑,再到基本否定,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超级高铁这样的科幻产品,在幻想实现之前,我们很难判断这到底是不是创业公司圈钱的骗局?
这样的例子可不少,此前风光无两的「巴铁」还上街开了一路, 可现在呢?却在仓库里吃土!
「超级高铁」会不会就是另一个「巴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