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备管理的悲惨命运,如何改变?

发布时间:2016-11-30来源:装备保障管理网 编辑:将军

 

一、实体与互联网。

近年来我国也在逐步转向重视实体经济加互联网的模式。而代表着科技水平的技术装备,不但是生产制造的基础保障,更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先进的技术装备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和重要性标志。

为了追赶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里,我国不惜重金大量购置世界级的先进装备和生产线,我国企业的技术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目前在硬件上已基本达到了广泛参与激烈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与条件。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成为了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保障。

二、落后的装备保障能力已成为我国企业角逐国际市场的绊脚石。

然而一个尴尬的事实是,用现代市场竞争的核心三要素(成本、质量、交货期)来衡量,同样使用同一科技水准甚至完全相同的生产装备或生产线,发达国家的产品(或服务)依然比我国具有明显优势,如与日韩欧美相比,我国企业在冶金、石化、矿业、电力等领域(无论成本还是质量)竞争力相对很弱。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丧失,我国大部分企业即将面临与“甲午战争”同样的结局——与对手拥有同样先进或先进程度相当的装备,而真正较量起来却总是一败涂地,落后的装备保障能力已成为我国企业角逐国际市场的隐患和短板

根源在于软实力,在于对先进装备的管控能力。

三、利益驱动,模仿效仿,理论遍地开花,一败涂地。

很多人很是不解,三十年来我国在引进世界级先进技术装备的同时,其实我们也在一直持续学习引进模仿实践世界级的先进的设备管理思想理论模式、装备保障技术及工具等,而如今我国的装备性能水准已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差无几,却为何在装备利用率、能耗水平、使用成本、维保能力等方面仍然与世界先进水准差距这么大?

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在如何搞好设备管理和维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上走入了误区,在实践中的关键环节上也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地。

一些人只看到了日韩企业推行TPM(全员生产维修)取得的巨大成功,却没弄明白TPM的背静和使命。由是在我国企业普遍不具备实施TPM条件的情况下,本着良好的愿望强行推行,于是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犬。

对欧美取得成功的RCM(基于可靠性的维修)、RBM(基于风险的维修)同样如此,只知拿来主义学习效仿人家的思路和方法,却又没有相应的根基做底,于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所得出的结果就只能用来“仅供参考”。

再好再先进的管理理念模式方法,若不能“为我所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就是瞎折腾,就是误国、坑企、害人。

四、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设备人与时俱进。


有人说,互联网的颠覆式创新加上制造业的坚实基础,产业升级势不可挡。工业3.0时代(机器换人)正在逐步普及。相对于产业工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笔者人为是全新的挑战,不管是智能工厂还是智慧工厂都离不开装备,有装备的世界,就需要有设备人的维护。

但,此维护非原“救火队”的维护,而是智能维护。

五、智能维护不是用嘴说出来的,应该是实践的结晶。

早在6、7年前,我国业内的少数有识之士就开始自发地关注上述现象并思考解决之道。2015年始,中国装备保障管理网先后联络张孝桐、王大中、沈立志、左明军、于忠清等多位业内著名实干派专家,以及海尔、宝钢、鞍钢、大唐等诸多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者,共同探讨如何切实工业4.0时代搞好我国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智能维护)。

 

企业培训@左明军:13808969873